10月12至17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協辦的第32屆雷電防護國際會議在上海舉辦。全國雷電防護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何金良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傅正财教授擔任共同主席。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主任曾嵘教授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義軍研究員共同擔任大會技術程序委員會主席,會議聘請了全球59名著名專家為技術程序委員會委員。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562位專家、學者及工程技術人員與會,會議共收到投稿558篇。
除了邀請國際著名學者組織了9個特别專題報告會、2個開放論壇外,整場會議共設立15個專題,不僅涵蓋了傳統的雷電物理、雷電防護和工程方面的專題,包括雷電物理及現象,雷電放電,雷電産生特性,雷電接閃過程,雷電電磁脈沖及雷電感應效應,雷電危害效應,電子系統的雷電防護,電氣及鐵道系統雷電防護,建築物雷電保護,實際雷電防護問題,雷電引下線及接地技術,采用高壓試驗模拟雷電效應,火箭引雷試驗,雷電保護及雷電測試标準,雷電安全、醫學及教育等專題,同時針對目前蓬勃發展的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系統、高速列車等,也設立了相關系統的雷電防護技術專題。會議期間,包括我國中光高科和冠圖、法國斯耐德電氣、美國Earth Network|、俄羅斯Streamer、德國Dehn和OBO、日本Sankosha在内的17家國際著名雷電防護及測試設備公司進行了技術展示和交流。
在大會的特邀報告中,來自瑞士聯邦理工(洛桑)的Farhad Rachidi教授和來自西瑞士應用科學大學的Marcos Rubinstein教授共同做了“電磁時間反轉在雷電及電磁兼容中的應用”的特邀報告,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Chris Andrews教授做了“雷電傷害的神經失能”的特稿報告。
雷電防護國際會議(ICLP)作為國際著名組織,其最高決策機構為科學委員會,由來自雷電防護領域的15名著名專家組成,一個國家一般隻能有一名委員。第32屆雷電防護國際會議大會主席何金良教授在2012年的ICLP科學委員會會議上全票當選其委員,是來自亞洲的2名委員之一。
雷電防護國際會議是目前國際上該領域學術水平最高的國際會議,第一次會議于1951年在德國巴特賴興哈爾舉辦,一直主要由歐洲國家輪流主辦。目前需要提前4年作申請陳述報告,由ICLP科學委員會投票确定舉辦城市。本次會議是第二次在歐洲之外的國家舉辦,無論投稿論文數及錄用論文數,還是參會人數都達到了ICLP的曆史新高。與會代表認為,本次會議無論論文數量和質量、會議組織都樹立了雷電防護國際會議的新标杆。本次會議是繼何金良教授2011年在我國舉辦亞太雷電國際會議後,由一次在我國舉辦的大型雷電國際會議,也是國際著名雷電專家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同時還是曆來雷電領域的國際會議中投稿最多和錄取論文最多、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

大會主席何金良教授在開幕式上緻辭

大會開幕式會場

部分與會代表俯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