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梓男
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校友

熱愛,至善,創新這是西清能源企業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西清能源創始人史梓男個人特質的生動體現熱愛是初心,至善是責任,創新是底氣
成立于2018年的西清能源聚焦于“雙碳”目标下的能源數字化轉型将“産、學、研”深度融合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數字技術為基石精心打造能源數字化的軟硬件産品及一站式解決方案築牢儲能行業安全、健康的未來
01
以“适時的放棄”找尋“真正的熱愛”
回憶學生時代,史梓男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他坦言自己的興趣多在于“玩樂”方面,而非埋頭苦讀,校園操場上,常常能看到他肆意奔跑、踢球的身影,那時的他,憑借着這份随性與熱愛,享受着青春年少的每個時刻。

清華球場上史梓男(二排左一)與隊友的合影
史梓男1997年起就讀于電機系,本科畢業後繼續在電機系攻讀高電壓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在導師的引領下,正式踏入了科研的大門。導師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高壓外絕緣,一般而言,傳統的研究者們多關注在電氣設備絕緣和安全的重要器件的疊代,而導師則告訴他高電壓技術在其他領域有未知且廣闊的應用可能性。他交代給史梓男做的第一個課題,正是研究高壓脈沖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我們現在喝的牛奶、果汁等,通常都是巴氏殺菌處理的,但這種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食物的口感,而高壓電場則可以在不破壞口感的情況下達到殺菌效果。達到一定電壓後,細菌的細胞膜會發生不可逆的穿孔,從而實現非熱殺菌。”
高電壓新技術的探索經曆讓他深刻體會到學科交叉的魅力,也激發了他對于未知世界的無限好奇與探索欲。他意識到,将已有的“研究透”的成果應用于新的領域,往往能夠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産生全新的科研成果。其中培養起來的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史梓男無論是面對複雜的電力系統,還是探索電池儲能的新技術,都能夠遊刃有餘。
碩士畢業後,史梓男的職業生涯經曆了多次跨界,涉及能源、金融等多個不同領域,而且每次跨界都是從頭開始。這些經驗讓他對不同行業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為後來的創業打下了認知基礎。
但是始終有一個疑問困擾着他:自己真正想從事的事業到底是什麼?
在幾個領域摸爬滾打後,在“拿”與“放”的不确定中,史梓男發現,自己的最終角色應該還是能源電力領域,不受限地“自己做出點東西”。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時機不成熟,很多事情都還未準備就緒,但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開始行動,不能猶豫不決。如今回頭看,那些經曆确實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02
以洞察強信心
談及創立公司的初衷和契機,史梓男說“我不是天生的創業者,我以前甚至不太喜歡社交和控場。但走上創業這條路,主要是因為我在研究院的工作讓我接觸到了能源互聯網,并認為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于是就一點一點地開拓,最終有了今天的西清能源。”

史梓男和他的團隊一開始就明确了他們的目标:能源數字化。因為深知細節決定成敗,一直秉持着“深度思考、心存敬畏、把握節奏、凝聚共識”的理念,不斷調整和優化方向。他們發現,随着研究的深入,市場空間和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比如,他們原本隻是想做一個安全系統,但後來發現這個系統還可以開發硬件産品,為電站提供硬件設備。這一發現讓他們看到了在軟件、硬件和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的更多可能性,也堅定了他們在能源數字化領域深耕的決心。
“我開始思考如何站在行業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我意識到,創業必須做出差異化的産品。我之前做的科研項目雖然收益也很大,但都是定制化的,這種模式無法持續。于是,我開始收斂自己的思路,重點選擇兩個方向進行拓深。”
在能源數字化這一大賽道上,史梓男和他的團隊選擇了安全和大數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完成了聚焦能源數字化轉型,賦能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的“零碳園區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以及“基于大數據的儲能電站主動安全及智能運維系統”兩大典型産品。
前者面向産業園區、公共機構、建築樓宇等多種場景,提供從規劃咨詢、建設實施、管控運維到衍生服務的一站式零碳園區解決方案。基于自研能源網關、零碳管控平台等軟硬件産品,實現園區能碳監測、低碳運行、智能診斷、輔助運維功能。目前已在北京、江蘇等地建設零碳園區項目十餘項,助力園區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用能成本。


零碳園區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
後者基于大數據的儲能安全運行風險監測及預警系統在“主動安全三級防控體系”框架下,以數字孿生技術和電池主動安全算法為核心,具備全站運行安全監測、健康評估、早期故障及熱失控預警等功能,可有效降低儲能安全事故風險,顯著減少儲能異常停運損失,提升電池循環次數與儲能電站壽命,增強儲能資産全壽命周期管理能力,防患于未“燃”,守護着儲能行業安全、健康的未來。

西清能源儲能電站主動安全預警系統
史梓男以極其自覺的督促性思考啟發新的行動。在談及傳統能源類公司在實現數字化轉型時面臨的主要難點時,他表示,這一進程絕非簡單的轉型所能概括,而是一場深刻且全面的能源革命。與曆史上那些由外部技術突破,如幾次工業革命所驅動的轉型不同,此次能源革命源自内部的自我覺醒與主動選擇。例如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人們轉向了更為昂貴、分布式且波動性強的新能源形式,如風電和光伏,這一轉變相較于傳統能源體系,是颠覆性變革。
這場能源革命更是一場範式的躍遷,即理論基礎與認知框架的根本性變化,要求我們在電子技術、數字化技術等前沿領域摒棄舊有思維模式,擁抱全新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具體到能源革命的四個維度——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中,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深度融合成為關鍵。在能源技術革命層面,創新技術成為應對範式轉移挑戰的關鍵;而能源體制革命則預示着随着新技術的引入,能源行業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都将發生深刻變革,原有的規劃、建設、運維等部門和環節或将面臨重構。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算法與軟硬件的深度融合以及協同創新,算力下沉,成為必然趨勢。當前,西清正緻力于将先進的算法技術應用于這些邊緣計算終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處理與分析,提升能源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然而,數字化轉型的最大難點在于泛化能力的構建。即如何确保解決方案能夠廣泛應用于不同場景,滿足不同需求。在此過程中,算法能力至關重要,它要求處理複雜多變的工作場景,實現功能的精準匹配與高效執行,同時兼顧成本效益,實現技術與經濟的雙重優化。
分布式的能源生産與供應是未來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新型電力系統并不是去中心化的,恰恰相反,垂直數字化,是統一目标下,以低成本、高效為訴求的分布式中心協同。“這好比我們這個創業團隊,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标,所有人各司其職,最大化自身的優勢,高效行動。”

西清懷揣着将企業做大做強的宏偉願景,但也深知這一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外部因素始終在動态變化之中。創業者無法預知哪一條路徑将引領其走向最終的勝利,一旦政策風向有所調整,必須迅速響應,靈活應變,尋找新的突破口。因此,創業之路就是一場永無止境、在調整中不斷前進的探險之旅。
盡管發展規劃在不斷疊代與優化,但西清在能源數字化這條道路上的方向始終明确,“我們認為這一領域目前仍處于萌芽期,遠未達到成熟與飽和的狀态。因此,我們堅定不移地聚焦在這一賽道上。”
03
以共識促前行

西清能源核心團隊,圖中左三為史梓男
在史梓男的創業團隊中,不僅包含bevictor伟德官网在内的衆多學子,還吸引了行業專家的加入。共同的願景和創業過程中的點滴積累,讓團隊逐漸壯大,形成了獨特的凝聚力。
“今年年初,我們開會時回顧過去幾年畫的‘餅’,發現基本都實現了。”史梓男非常珍視合夥人之間的共識,因為這深切關聯着團結的基礎。考慮到技術團隊傾向于專注在具體的工作,較少參與公司事務的現實情況。為了讓他們了解公司的方向和戰略,史梓男經常拉着他們一起讨論,确保每個人的觀念與步調統一,有時甚至會為了某個觀點争得面紅耳赤。比如“是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還是追求更大的發展?”,是做一個市場已經成熟的産品,還是想做一個未來可能成為市場主流的産品?”“如果技術再好,但做不出讓客戶滿意的好産品,那也是不行的。”正是這種一貫以來集體決策的方式,讓團隊在關鍵時刻能夠迅速做出穩健的選擇。
“每個人都在思考公司下一步該怎麼走,具體怎麼做。”

西清能源全員合影
史梓男表示,創業之路的坎坷隻有走上來才能體會,除了疊代自身,調整心态也很重要。面對壓力,睡一覺起來,第二天依然能夠做到保持冷靜松弛,他相信,隻要技術保持領先,公司就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各種挑戰,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産品。
創業者的個性千差萬别,但核心特質卻存在共通之處。在史梓男的歸納裡,首要的是,懷揣創新夢想,深信它将深刻影響并改善人們的生活。其次,樂觀精神是創業者不可或缺的盔甲,使他們在逆境中不被打垮。創業者需不斷更新自我認知,若回看過去未察覺到錯誤,或許意味着這一年并未有顯著成長。再者,心懷敬畏、量力而行、審慎行事亦是創業者的重要品質,不盲目追求成功,立足實際,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所謂的做決定,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決策行為,更涉及到營收模式的合理性、财務管理的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盡管我也偶有豪言壯語,但我深知哪些目标切實可行,哪些僅是空中樓閣”,至于如今所展現出的更加勇于表達觀點,并不意味着盲目樂觀或誇大其詞,而是因為心中有數,言之有物。
盡管他對自己尚未達成的諸多目标表示不太滿意,心中總有無數想做的事,但這似乎也是清華人共有的常态——對自我的不斷追求與超越。這種不滿意從未讓他停滞不前,反而激發了他對未知的探索與持續努力。他強調了創業中‘改變’思維的重要性,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正是這樣的信念讓他能夠克服過程中的種種危機,繼續勇往直前。
“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辭職創業,”史梓男堅定地說,“因為我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吃苦。我對我現在做的事兒特别開心,我喜歡未知。”